旁白: “风也放缓脚步的山岭,云也稍作停留的山岭,山阵、水真、海东青、幼鹰也都休息后才飞越的高峰,长城岭那边你来了的话,我会一次也不休息就翻过去。”
韩国的“鹰猎”在比创作此时调的朝鲜时代更早的古代就一直存在。传统打猎方法虽然有很多种,但饲养鹰来抓野鸡或野兔等的“鹰猎”历史尤为悠久。由高句丽古墓壁画的鹰猎图或《三国遗事》、《三国史记》等的鹰猎记录可以得知,韩国也自很久以前就盛行鹰猎。鹰猎在贵族阶层之间更为盛行,高丽时代还设立了负责鹰的饲养与鹰猎的官厅“鹰坊”。
拥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鹰猎,延续其命脉者正是今天的主人公。大田广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第8号“鹰猎”,其传承人是“朴勇淳鹰师”。
高丽忠烈王时期设立的鹰坊一直延续至朝鲜时代,但因给百姓造成严重负担,所以经常围绕存续问题展开争论。但是,鹰猎在民间也得到广泛传播,日本统治时期几乎在全国都很盛行。
采访:朴勇淳/鹰师
高丽忠烈王时期设立了捕鹰驯养后用来打猎的正式政府机构“鹰坊”。蒙古皇帝也喜欢我们的鹰“海东青”,要求进贡鹰。过去有这样一句话:
一鹰、二马、三妾是男人的三大乐趣。操纵鹰的人称为鹰师。
排在第一位的是鹰,鹰猎最为好,第二是骑马..
韩国的鹰猎于201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采访:朴勇淳/鹰师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韩国鹰猎指定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东方国家中,只有大韩民国和蒙古2个国家被指定,然后是西班牙等,共有11个国家被共同指定。
朴勇淳鹰师对鹰和鹰猎的关心程度与众不同。
采访朴勇淳(鹰师)
我正式接触鹰是在小学5年级的时候,因为家在农村,去山上玩时捡了幼鹰回家,由此和鹰结缘 。 听说锦山有著名的鹰猎者,于是前去拜访。锦山的那位鹰猎者不是别人,正是“Kang Jongseok”。他是一位自日本统治时期起就凭借鹰猎自成一家的人物,也是鹰猎技能传承人。朴鹰师去找他,历经5~6年学会了鹰猎。
自青年时期到现在的壮年时期,朴勇淳鹰师在进行鹰猎之同时,还捉到60余只野生鹰。野生鹰经过他的调教,被驯养成猎鹰,和他一起打猎。
采访:朴勇淳/鹰师
鹰猎只有爱鹰的人才能做。要真心疼爱鹰,不这样的话,因为鹰的本能高过智能,直觉非常发达,知道人是不是讨厌自己。这样自由地出来打猎,它如果不想抓野鸡,就会飞到别处。但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培养了感情,积累了信任才能做到。因此,能读懂鹰心理的人才是真正的鹰师。所以,鹰猎80%靠精神,20%靠技能、技术。
进行鹰猎,和鹰一起生活,然后在鹰生活的空间里,亲手制作各种工具,布置得令鹰能舒适休息,亲手制作指针或铃铛挂在鹰身上也成了重要的日常工作。
采访朴勇淳(鹰师)
第一,赤手接的话,鹰的爪子非常尖,像钩儿,肯定会受伤。所以要有这种手套。
要有飞绳。飞绳,这是移动式的。只要有空间,绑在腿上随时可以进行训练。令其逃不了。
然后,有这样的场所,弄成这种T字形,圈儿套得长一点,令其能走来走去,有这种固定的训练场所的话,套上固定的绳子,这叫假饵垂钓,用英语来说是Lure Fishing,也叫Lure,东西攻都用了。
然后,把这个贴在野鸡的翅膀上,通过晃动这个,鹰受到刺激,马上会飞来。
“苍鹰”根据年纪和是否受训而有许多名字。一般不满一岁的鹰叫“幼鹰”,1岁到2岁的鹰叫“初陈”,到了三岁的鹰叫“再陈”,野生的鹰叫“山阵”,受过鹰猎者驯化的鹰叫“手陈”。
采访:朴勇淳/鹰师
这只鹰是苍鹰的幼鹰。是出生不到一年的新鹰,但体形已经大了。拿人来比喻的话,相当于人的青少年时期,高中生程度。
这家伙到了明年换毛的话,会变黑,背是黑的,肚子是白的,变成横纹,脱胎换骨。因此这一时期好奇心很盛,也很警惕。人不也是这样嘛,就像青少年充满好奇心一样,活动量很大。所以我们的祖先在秋收结束后,会去抓幼鹰,好好驯养,用于打猎。
这种鹰自古代起就用于韩国传统鹰猎,学名为苍鹰。民间又称为“手陈”。意思是拴在手里驯化的鹰。它很会抓野鸡,所以农村的老人又称其为“野鸡鹰”。这是从古至今一直在传统鹰猎中使用的一种鹰。
这就是鹰隼,一般人不知道什么是鹰隼。这就是鹰隼,是地球上最快的鸟。有人做过实验,在高处乘坐飞机,在食物上拴上铁块扔出去,结果发现它追食物的时速接近370公里。这一速度和宇宙飞船着陆时的速度相似。它鼻孔中有一般鹰科动物没有的瘤一样的东西。在中央,下降时为防止出现呼吸障碍而发挥分散空气的作用。尤其是鹰科动物所没有的像人的尖牙一样的齿状突起突了出来,这叫做鸟喙刀。这家伙在杀死猎物时,会一下子咬住脖子,一击致死。苍鹰见什么撕什么,这家伙在生物学上更进化。可以说是杀手中的杀手。
鹰猎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于2000年2月被大田广域市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第8号。
鹰猎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朴鹰师等名人的热情仍在延续,但迄今为止大多数人却不知鹰猎到底为何物,甚至有很多人将“鹰猎”误认为是“猎捕鹰”。鹰猎要想被大众广泛认识,准确认识,还需要付出许多努力,但从很多方面来看,现实条件仍很恶劣。
在外国,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很久以前就设立了鹰专业医院。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捷克、荷兰等许多国家也设立了国家级的鹰猎中心,除鹰猎研究外,还正在开展种鹰繁殖、复原、疾病治疗、康复等高水平的动物福利活动以及以青少年或一般参观者为对象的体验活动。
现在,韩国公认的鹰猎技能传承人只有大田的朴勇淳鹰师和全北镇安的Park Jeongo鹰师两位而已。而且,由于主要在各自所在地区表演,所以在其他地区很难接触到鹰猎。
采访:Lee Geonseok/会长
一般人实质上很难接触到鹰猎。因为有许多限制。这种法律制约应该多放开。只有政府或有关人员放开了,一般人才能很容易地接触到。所以,这必须成为优先课题才能实现普遍化。
采访:Lee Okcheon/副会长
本来健康不太好,但这样出来与大自然为伴,在山上、田野里逛逛,不知不觉健康也好了,以前走100米、200米就会气喘吁吁,走不动了。但现在一座一般的山,很快就能翻过去,跟着鹰走,我的健康也好像好了。
朴鹰师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后辈一起创立了名为“韩国传统鹰猎保存会”的团体,正在网上网下坚持不懈地开展传承活动。尤其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之后,舆论媒体经常报道,现在能认出的人也多了起来。最重要的是,社会对鹰猎的关心程度提高了,这是令朴鹰师很开心的事。此外,通过各种学术团体演讲等,来将被贬低为单纯的游戏文化的韩国鹰猎升华到人文学高度的努力也在进行中。
采访:朴鹰师(结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0年指定了我们的鹰猎后,我们的3名进修者获得了鹰饲养许可证。这尚属首次。我10年多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所以今后如对我们的鹰猎进行传承,应有很多人对传承予以关心并共同参与。
鹰猎的复活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契机,期待受全世界认可的我们的鹰猎能获得传承和发展。
鹰猎自数千年前起就和我们在一起,和鹰一起尽情享受蓝天,像鹰一样凝视历史的大韩民国。鹰猎在我们的记忆中虽变得遥远,但现在我们祈祷它能重新在我们的天空和心中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