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

文化遗产介绍

昌徳宫

  • 昌德宫 地图
1. 敦化门一带
敦化门一带

兼备规模与品格的正门
敦化门是昌德宫的正门,修建于1412年(太宗12)。
当时昌德宫前边有宗庙,因此敦化门也开在南边偏西的位置。
它是重屋木结构建筑,也是宫殿正门中规模最大的。门前还有宽阔的月台尽显着宫殿正门的威严。敦化门是国王进出宫殿时使用的,大臣们则使用西边的金虎门。敦化门二层楼阁上原本设有报时的钟和鼓,宵禁时打钟,解除时敲鼓。敦化门在壬辰倭乱时被损毁,光海君登基之后的1609年重建,敦化门被指定为宝物第383号。在朝鲜宫殿结构中一定会出现位于正门与中门之间的石桥和流水。这流水称作“禁川”,具有把宫殿内外区分开来的象征意义。这流水自北向南流,一直流到宫外。禁川上的石桥称作“禁川桥”。昌德宫的禁川桥被另行命名为“锦川桥”。在1411年建造的锦川桥是在朝鲜宫殿里留下来的石桥当中最古老的,2012年被指定为宝物第1762号。

2. 仁政殿一带
仁政殿一带

举行国家重要仪式的地方
仁政殿是昌德宫的“正殿”,是举行国王登基、大臣行礼、接见外国使节等国家重要仪式的地方。前边是举行仪式的朝廷,后边是连接后山鹰峰气脉的阶梯式庭院。两层的月台上修筑了端庄的两层殿阁,显得风采嶙嶙。但月台的高度也稍微低,栏杆也没设置,和景福宫的勤政殿相比显得格外朴素。仁政殿的外观是二层,但内部却是上下两层相通的通层建筑。地板铺设了木地板代替原本使用的地砖地板。窗户也采用西方常见的开窗设计,并配有窗帘。1908年通电后,内部还设置了数盏电灯。仁政殿是1405年(太宗5)修建的,但在1418年(太宗18)由朴子青重建。壬辰倭乱时被烧毁,于1610年(光海2)重建。 1803年(纯祖3)再次被毁,第二年重建保存至今。外行阁一带是1991年以后复原的。仁政殿被指定为国宝第225号。

3. 宣政殿一带
宣政殿一带
宣政殿一带

国王处理国政的地方
这里是国王和高官大臣处理日常政务的正式“便殿”,根据地形修建在正殿仁政殿的东边。每天在这里举行早朝、政务报告、国政研讨会“经筵”等各种会议。
创建时被称作“朝启厅”,1461年(世祖7)改称宣政殿。这个殿名宣政殿所表达的含义是“施布善政”。壬辰倭乱和仁祖反正时期被烧毁,但在1647年 (仁祖25)拆迁仁王山山麓上的仁庆宫,用它来重建了。周围的行阁用作秘书室、附属室等,但大体上规模比较小,空间也不够大。随着办公用途搬迁到熙政堂,这里自纯祖年间以后还用作过“魂殿”(安放为已过世的国王和王妃的牌位的地方)。在宣政殿和宣政门之间也有无墙的走廊。宣政殿是宫殿里建筑中唯一用昂贵的青瓦来建造的建筑。现在被指定为宝物第814号。

4. 熙政堂
熙政堂

国王的会议室
如果说仁政殿是昌德宫首屈一指的象征性建筑、 那么熙政堂则是国王逗留的时间最长的实际的中心建筑。 原来叫崇文堂、 于1496年(燕山2)改称熙政堂。 原先的便殿宣政殿狭小还经常用作魂殿、 所以用原来的寝殿熙政堂代替了便 殿的功能。 现在的熙政堂是在1917年被火灾烧毁后在1920年复原时把景福宫的康宁殿搬迁过来修建的。 《东阙图》上的熙政堂是在多个石柱上修建的典雅的楼阁、 院子里还有莲池。 现存的熙政堂与此完全不同、 和拆迁之前的康 宁殿也不同。 重建熙政堂时内部增加了铺设地板和地毯、安装玻璃窗、悬挂吊灯装饰等西欧气氛。 这里被指定为宝物第815号。

5. 大造殿一带
大造殿一带

经历过悲惨历史的寝殿
大造殿是昌德宫的正式寝殿、 也是王妃的生活空间。 大造殿周围原有很多附属建筑。 其中“兴福轩”是1910年举行最后御前会议的场所、 也成为了“庚戌国耻”的悲剧现场。 在1917年被烧毁后的旧址上、 在1920年把景福宫的寝殿 交泰殿搬迁至此修建了现在的大造殿。 在搬迁过程中按昌德宫的现场条件重新组建、 并以大造殿为中心、 在两侧修建附属建筑、 后边也修建了景薰阁。通过走廊和行阁会连接内部和这些建筑、 是宫殿内唯一体现出错综复杂的 布局的。 和熙政堂一样内部装修采用了西欧风格。 这里反映着朝鲜皇室最后的生活情景。 大造殿被指定为宝物第816号。

6. 诚正阁一带
诚正阁一带

王世子做日常生活的东宫
通向后苑的现在的诚正阁和乐善斋之间原本有“重熙堂”、 这一带就是王世子的居所、 可以叫“东宫”。 东宫一带原来有更多的建筑。 1891年(高宗28)重熙堂消失之后、 这里只留着和重熙堂连接的六角楼阁“三三窝”、旁边的“七分 序”和“承华楼”等。 这些建筑有走廊相连用作书库和图书室。 诚正阁是世子的教室、 但日本占领时期改成了内医院。 诚正阁是单层建筑、 但东边有二层楼阁、 具有很独特的建筑外观。 楼阁上悬挂喜雨楼、报春亭等匾额。 悬挂“缉熙” 匾额的“观物轩”是国王经常居留读书和接见客人的地方。

7. 阙内各司
阙内各司

辅佐国王和王室的宫内官署
官署大多设在宫外、 但为了在近处辅佐国王特别设置在宫内的各级官署被称作“阙内各司”。 仁政殿西边有流水的禁川。 以禁川为界东西分开。 东边有药房、玉堂(弘文馆)、艺文馆、 西边有内阁(奎章阁)、大酉斋(现检书厅)、小酉斋 (现奉谟堂)等建筑。 这些都属于阙内各司、 这些各级附属建筑错综复杂、 像一座迷宫。 日本侵占时期奎章阁、大酉斋、小酉斋等变成了一个平凡的读书场所。 而且所收藏的图书被搬到现国立首尔大学图书馆了、 之后奎章阁和奉谟堂 等所有的建筑也被拆除了。 在原址上曾修建了用作仓库和剑道场的红砖建筑。 这现在所看到的建筑群是1991~2004年期间复原的。

8. 旧璿源殿一带
旧璿源殿一带

举行王室祭礼的地方
璿源殿是供奉历代国王的“御真(国王画像)”举行祭礼的地方。 1656年(孝宗7)把庆德宫(现庆熙宫)的景和堂搬迁过来修建了昌德宫的璿源殿。 但1921年在后苑深处修建新的璿源殿搬迁了御真、 随即这一带也变成了废墟。 璿源殿 存留至今、 但附属建筑都被损毁了、 之后于2005年复原。 璿源殿是36间规模的建筑、 前后左右都有陈设厅。 这些建筑为祭礼仪式所用. 东边的养志堂是在祭祀前夜国王逗留的御斋室。 璿源殿后边的仪丰阁是保管祭祀用器皿和工具 的仓库、 是日本侵占时期新建的建筑。 旧璿源殿被指定为宝物第817号。

9. 乐善斋一带
乐善斋一带

能感受宪宗简朴一面的地方
朝鲜第24代国王宪宗为了自己、自己的妃子和奶奶在1847年(宪宗13年)修建了乐善斋一带。 这里原属于昌庆宫、 但现在归属于昌德宫。 相连的乐善斋、锡福轩和寿康斋分别是宪宗的书斋兼居所、妃子“庆嫔金氏”的住所和当时大王 大妃纯元王后(23代纯祖的王妃)的居所。 在宫殿内特意修建为妃子的处所是罕见的措施。 宪宗追求朴素的生活、 因此乐善斋不漆颜色、 露出朴素的面貌。 多种的建筑和庭院围绕着乐善斋。 朝鲜后期皇室家族搬迁到这里。 分别住在 乐善斋、锡福轩和寿康斋。 在锡福轩纯宗妃纯贞孝皇后居住到1966年。 英王妃李方子在乐善斋生活到1989年。 末代公主德惠翁主在寿康斋1989年去世了。 2012年乐善斋被指定为宝物第1764号。

10. 芙蓉池和宙合楼
芙蓉池和宙合楼
芙蓉池和宙合楼

用来休息和读书的美丽建筑
这里是后苑里第一个中心庭院, 是不但可供休息, 也会进行教育的比较开放的场所. 以四方形莲池“芙蓉池”为中心, 周围修建了诸多建筑. 宙合楼一带的奎章阁和书香阁等建筑群是王室图书馆, 2012年宙合楼被指定为宝物第1769号. 在映花堂东边的小院子“春塘台”里举行了由国王主试的特种殿试 (“庆科”). 芙蓉池的南面挺立着面向正东的芙蓉亭, 像一朵荷花盛开的样子, 2012年被指定为宝物第1763号. 研究学问的宙合楼从高处俯视着芙蓉池. 每个建筑都很独特而美丽, 彼此在相辉映下, 就能营造出美妙的景致. 目前在鱼水门两侧再现了起到空间 分割作用的“翠屏”(绿色环保性墙壁).

11. 爱莲池和倚斗阁
爱莲池和倚斗阁

体现君子品德的景致
据说1629年(肃宗18)在莲池中修筑了小岛、 还建了亭子。 但现在不但看不到小岛、 而且亭子立在池北边。 这里的凉亭叫“爱莲亭”。 肃宗表示“莲花是出污泥而不染、 所以包含着君子的美德”、 这就说明给亭子起名的来源。 爱莲池和 西边的演庆堂之间还有一个池塘、 据说这里原来有一座叫“鱼水堂”的建筑、 可现已消失了。 1827年(纯祖27)孝明世子在爱莲池南边修建了包括倚斗阁在内的几座建筑、 周围还砌了围墙。 现在悬挂着“寄傲轩”匾额的倚斗阁是个看起来不那么豪华的小书斋。 所以没有丹青画饰也显得很简朴。 紧挨着的“韵 磬居”是宫殿内最小的建筑。

12. 演庆堂
演庆堂

模仿士大夫居所的朝鲜后期的接见室
演庆堂是1828年(纯祖28)孝明世子为了举行给父亲纯祖上奏尊号的仪式而建造的。 据推测现在的演庆堂是高宗于1865年新建的。 因为演庆堂模仿士大夫的居所、 所以以正房和内屋为中心修建了没漆丹青的建筑。 建筑的外观虽 然采用了完全分开的结构、 但内部是连接的、 这也很独特。 一般民居的规模限定于99间以内、 但演庆堂有120多间。 书斋“善香斋”使用清朝风格的砖石、 在铜板屋顶下安装有滑轮的遮阳棚这也很有异国情调。 后院高台上的“浓绣亭”像一只展翅的老鹰的样子。 内屋后边是厨房。 高宗年间之后演庆堂多用于 为接见外国使节而举行宴会的地方。 2012年演庆堂被指定为宝物第1770号。

13. 尊德亭一带
尊德亭一带

形状各异的凉亭
这一带是后苑里最晚修建的地方。 原来有3个方形或圆形的池塘、 日本侵占时期改造成一个弧形的池塘、 称作“观缆池”。 以池塘为中心、 周围有重檐的六角形亭子“尊德亭”和扇形的“观缆亭”、 西边坡上有长条式屋檐的 “砭愚榭”。 观缆亭对面还有景色优美的“胜在亭”。 砭愚榭原本是与附属建筑相连、 但现在随着附属建筑的消失而变成孤立的建筑了。 1644年(仁祖22)修建的尊德亭是这一带4个亭子中最古老的、 据推测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才修建了观缆亭和胜在亭。

14. 玉流川一带
玉流川一带
玉流川一带

从各个角度上可以欣赏风景的地方
后苑的最深处有一条美丽的溪水、 溪水沿着岩石上的凹槽盘旋流动、 继而形成瀑布般的水柱下落。
这里是1636年(仁祖14)建造的“玉流川”。 据记载、朝鲜的君臣曾在此举办“流觞曲水宴”。 岩石上刻着的“玉流川”3个字、 这是第16代国王仁祖的亲笔。
上面的五言绝句则是第19代国王肃宗描写这一带景 色的诗作。 玉流川沿线还分布着逍遥亭、太极亭、笼山亭、翠寒亭和清漪亭等几座小巧的建筑、 与后苑深处的自然美景互为映衬。 清漪亭是以草苫为屋顶的茅草房、 清漪亭前有一块水稻田。 这是宫殿里唯一的茅草亭。

15. 新璿源殿一带
新璿源殿一带

供奉历代国王御真的地方
这里原来有为了壬辰倭乱时派军援助朝鲜的明神宗进行祭祀的大报坛。
但是日本侵占时期、 1921年强制拆除大报坛而修建了新的璿源殿。 之后把旧璿源殿里的历代国王画像全都搬到这偏僻处来了。
日本这样做的意图是为消除中 国对朝鲜的影响力、削弱朝鲜王室的象征性的。 附属建筑“懿孝殿”是原来把景福宫的“文庆殿”搬到德寿宫以后再次搬迁到这个位置而建造的。 以前这里有过从第一代国王太祖到末代皇帝纯宗等12位的画像、 但现在只有3位的画像保管在古宫博物馆里。